首页 > 使馆信息
驻北马其顿大使张佐接受《晚报》采访实录

2020-12-24 12:00

  2020年12月24日,北马其顿大报《晚报》在其报纸头版和网站首页发表了日前对中国驻北马其顿大使张佐采访的文字实录。在采访中,张大使就疫情防控、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北马“17+1”框架下的合作等回答了记者提问。采访实录全文如下:

  1.记者:新冠病毒几乎夺走了我们整整一年的时间。中国是首先遭受打击的国家,但快速控制住了疫情并分享抗疫经验,帮助其他国家度过难关。目前疫苗的研发和使用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然而,病毒依然威胁着我们。您采取了哪些方法防范新冠病毒?

  答:即将过去的2020年,人类经历了新冠病毒大流行,超过百万人失去生命,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社会民生遭遇重创。中国较早遭遇疫情打击,但是凭借坚强领导、科学防控,率先控制疫情和复苏经济。中方注重统筹推动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承担起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的责任,发起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全球人道行动,开展了最大规模的“云上”抗疫交流活动,助力包括北马在内的有关国家共渡难关,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贡献。

  就我个人而言,首先是调心态,接受疫情防控常态化,关注国内和世卫组织发布的疫情防控情况,调整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比如线上线下结合开展活动,避免聚餐尽量单独用餐。二是讲防范,出门戴口罩,注意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接触公共设施戴手套。做好健康检测,每天量体温。注意饮食均衡,适度健身运动。三是懂常识,了解疫情防控知识,遵守世卫组织或当地政府防疫规定,备有防疫物资和药品,注重团结抗疫、守望互助,做到同舟共济、联防联控。

  2.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中国疫苗研发和使用的情况。

  答:疫苗是战胜新冠病毒的有力武器,应当坚守全球公共产品属性,确保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目前,世界多国纷纷启动新冠疫苗接种计划,疫苗让人们看到了战胜新冠大流行曙光,但终结新冠大流行仍需较长一段时间,常态化疫情防控仍不能有丝毫松懈。

  中国疫苗处在全球第一方阵,多款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中方一直高度重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高度重视疫苗生产和流通安全,严格疫苗全流程管控。新冠疫苗已经开始紧急使用,在知情自愿的基础上,安排高风险工作岗位人员进行新冠疫苗应急接种,目前接种人员情况良好。中国疫苗研发企业严格依据科学规范和监管要求,依法合规推进疫苗研发,并严格遵循国际规范和有关的法律法规,开展相关的国际合作。

  3.记者:今年3月,您在接受《晚报》采访时曾说过,病毒不分国界,因此我们需要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最近几个月的情况证明这是非常必要的。世界各国是否做到了团结抗疫?

  答:当前疫情仍在全球扩散蔓延,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只有加强国际团结合作才能战而胜之。疫情发生后,世卫组织发挥领导协调作用,国际社会发出同舟共济声音,推动药物和疫苗研发,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缓解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这些举措给世界带来信心,为全球抗疫合作引领了方向。

  中方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积极推动药物、疫苗研发合作和国际联防联控,向世卫组织和联合国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提供资金援助,中国已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加入了世卫组织发起的“全球合作加速开发、生产、公平获取新冠肺炎防控新工具”(COVAX)倡议。

  世卫组织呼吁不要将疫情政治化,事实证明退群毁约是在严重自残,甩锅推责只会造成感染死亡人数攀升。随着全球疫情防控进入攻坚阶段,主要大国应当发挥表率作用,坚持走合作抗疫正道。利用疫情煽动意识形态对立是制造病毒,搞零和博弈解决不了本国问题,还会干扰国际社会抗疫合作。

  4.记者:中国今后会要求所有入境人员接种疫苗吗?

  答:危机面前,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抗疫斗争,各国身处同一条战线。中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积极畅通对外交往通道,同各国建立人员往来“快捷通道”、货物运输“绿色通道”。随着各国核酸检测条件的成熟,中方在国际上率先开展远端防控,通过防疫健康码国际版、远端核酸检测、血清抗体检测等举措,最大程度降低旅客途中感染风险。

  全球“第二波”疫情来势汹汹,国际社会应加强联防联控。目前中方不要求入境人员提前接种疫苗,不久前中方提出健康码国际互认的重要倡议,这是疫情常态化形势下打造健康有序人员往来通道的重要举措。中方将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强沟通协调,争取尽快达成共识、建立合作,进一步畅通人员交往通道,让大家在不久的将来、需要的时候能够“码”上出国。

  5.记者:您此前接受《晚报》采访时准确预测了中国防疫的进展。您能否就疫情何时结束,我们何时能恢复正常生活再次做出预测?

  答:没有哪一次巨大的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后疫情时代的人类命运掌握在各国人民手中。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种特殊形式向世人表明,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合作才能共克时艰。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疫情防控措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实现复工复产。

  寒冬之后必是春天,黑夜过后黎明终将到来,只要各国真正携起手来,疫后世界必将更加繁荣昌盛,人类社会必将更加幸福安康。中方愿继续与国际社会加强抗疫合作,继续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因为我们相信,只有每一个国家彻底战胜了疫情,人类才能彻底战胜疫情,才能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未来。

  6. 记者:中国准备出台哪些新计划来恢复国内旅游发展并吸引境外游客?

  答: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今,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消费信心稳步复苏。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第三季度,中国旅游经济已赶超去年同期水平。

  2020年10月,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规划了中国未来发展。中国将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中国将加快发展健康、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业,通过以文化为龙头、旅游为承载方式、科技为手段,创新融合形成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旅游美好生活的需要。

  据专家预测到2025年,中国将形成一个百亿旅游人次和十万亿元消费规模的国内旅游大市场,对境外游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保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就业10%以上的综合贡献率。

  7. 记者:中国在今年前三季度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那么中国如何做到在短时间内克服新冠病毒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答:新冠疫情对人类是一次危机,更是一次大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准确判断形势,建立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协调机制,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社会运行稳步复苏,扶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精彩答卷。

  中国将成为今年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为疫情冲击下的全球经济注入强大活力。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多家国际机构最新预测,2021年中国经济表现预期显著好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1/3。随着中国经济企稳复苏和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对世界经济复苏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中欧合作保持发展势头,双方成功召开中欧领导人会晤、中德欧领导人会晤,经贸往来在疫情中逆势增长,中国首次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中欧投资协定有望达成一致,双方决定建立绿色、数字两个高层对话机制,中欧在国际和多边事务中保持战略协调,维护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功举行中欧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五次会议,这充分说明中欧双方社会制度虽然不同,但不是制度性对手,而是全方位战略伙伴,通过互利合作可以实现共赢,通过加强协调可以应对全球性挑战。

  8. 记者:中国对于北马其顿推进融入欧洲—大西洋一体化及加入北约有何看法?中国如何看待保加利亚反对欧盟与北马启动入盟谈判?

  答:百年大变局叠加世纪灾疫,强权政治、冷战思维沉渣泛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横行,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格局演变提速换档。

  中国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通过谈判协商妥善处理国家间矛盾问题。北马、保加利亚都是中国的友好国家,希望双方通过协商早日妥善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助于两国发展长期睦邻友好关系,也有助于巴尔干地区的持久稳定。

  我们应当把互尊互信挺在前面,通过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增进战略互信、减少相互猜疑。希望北约的发展能够顺应和平、发展与合作的时代潮流,维护本地区和全球安全与稳定。

  9. 记者:北马和中国在“17+1”框架下有广泛合作。如何在当前情况下进一步推进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合作?疫情结束后是否会有具体合作项目?

  答:中国同包括北马在内的中东欧国家合作,成为不同大小国家间合作共赢的成功尝试,展现了17+1合作机制的内生动力和各国需要。中北马两国互利合作的基础良好,已有不少中国企业家计划来北马考察市场。中方愿同北马在内的中东欧国家,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推动中国—中东欧合作取得更大发展。中方期待北马以此为契机,相向而行,务实合作,为中资企业营造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这一年,我多次接受包括《晚报》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及时回应媒体朋友们的关注。我高兴地看到,北马媒体第一次拍摄5集《携手丝路》专题片,已陆续在北马国家广播电视台播出;正在摄制10期《宝藏中国》系列电视片,计划从2020年12月起至2021年5月在泰尔玛电视台播出。北马国家广播电视台还先后三次播放《鸟瞰中国》、《极致中国》、《运行中国》等9集中国纪录片。我更要特别感谢《晚报》开辟了中国专版,为北马民众更多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为中东欧更多国家了解中国作出积极努力。希望北马的媒体朋友今后能继续更加客观全面报道中国,为中北马友好关系以及“17+1合作”不断注入正能量。

推荐给朋友
  打印本稿